
Tags
Share This
睇验上海
‘EX’periencing Shanghai(specific episode: Tour of China’s Cities)
关于此特辑 ABOUT THE EPISODE
上海, 是现今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亦是长三角以至整个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中心。但由于经过20多年高速的发展,伴随着经济腾飞及物质生活大大提升的当儿, 上海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市内的污染问题已响起了警号。例如近年闹得较热的空气及水污染的问题。
Shanghai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cities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en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mainland China. However, after 20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along with its economic take-off and material life of people greatly enhance ,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urrounding ecology and the city’s pollution problem has becoming alarming. For example,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就如今年5月14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開始發佈上海PM2.5空气監測數據,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AQI(空氣品質指數)為152。 当日,美領館的監測數據就與上海環保局數據大相徑庭,一度相差3倍。 根據美國空氣品質評價標準,當時的空氣品質為“不健康”, 顯示上海環境污染指數過高 ,建議市民出門時候佩戴口罩。(Sinovision Net, 2012)
而至于饮用水方面, 近10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污水 排放量迅速增长了67% 。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 、可导致雌性性早熟以及雄性精子质量下降、数量减少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的‘基酚’(NP)和‘辛基酚’(OP) 及汞、铅、镉等重金属。)不仅给长江流域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也为位于长江下游与太湖盆地的上海城及其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 (Greenpeacce, 2010)。据一项研究指出,在上海地表水只有1% 符合饮用水标准(1-3级),而劣质水(低于5级)却高达68.6% (Global Monitor, 2010) 。
从以上一些二手的资料数据, 或许我们可以看到经济腾飞发展下所带来对上海生态环境的负面结果,但为了更贴近生活层面里去一窥现今上海的城市环境 和 市民的一些消费现象 , “绿活创、作、行” (‘SMAD’) 团队特别邀请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导师及一批设计研究人员。以最直接平易的日常观察,搜集了近二十个案例,汇聚成「睇验上海」的一个特辑,以供各位 ‘体验’ 与探讨。由于在案例资料搜集时,原意主要用作环境问题的学术讨论,所以案例只涉及较负面的消费或生活现象,所以我们更希望, 若阁下知道一些令人鼓舞的上海绿活见闻或案例,请点激以下链接至“案例上传”予以上载,‘SMAD’团队各人将不胜感激! 谢谢 。
http://www.sd.polyu.edu.hk/sldi/?page_id=356
要查看「睇验上海」特辑的案例, 请点激以下链接: http://www.sd.polyu.edu.hk/sldi/
上海市相关资料 ABOUT SHANGHAI
城市名称 Name :上海
城市类型 Type : 直辖市
总面积 Total Area : 总面积约为6340.5平方公里。
地理 Geography :
- 位置–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
- 地理特征–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气候 Weather: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 平均风速(米/秒): 平均风速以3-4月最大, 3.5米/秒, 9-10月最小, 2.8米/秒左右。
- 全年日照时间 (小时): 1416.6小时
- 年降雨量 (毫米): 1208.8毫米
- 平均气温 (℃): 18.5℃
- 全年最高/最低气温 (℃): 39.4℃/-1℃
人口数量/特征 Pop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 数量–至200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已增加到1378.86万人。
- 特征–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58.0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499.22万人。外来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数量的1/4强。
- 种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足1%。
区域数量 District Quantity:
至2007年末,上海有18个区、1个县, 共107个镇, 3个乡, 101个街道办事处, 3525个居民委员会和1830个村民委员会。
- 老城区– 黃浦区,静安区,卢湾区,虹口区,闸北区,普陀区,杨浦区
- 新城区– 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奉贤区,金山区,青浦区,松江区
经济特点 Economic Features:
- 特色– 在这个土地面积仅占全国0.06%、人口占全国1%的城市里,完成的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8,港口货物吞吐量占全国的1/10,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的1/4。
- 主要产业/工业–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0.8:47.3:51.9,第三产业比重已连续9年保持在50%以上。
- 主要资源– 自然资源贫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丰富。
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Issues:
- 主要问题–由于上海在长江和所有河流的下游, 面临水质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也很严重,汽车尾气, 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气。通宵的噪音污染,城市照明光污染问题。尽管医疗条件改善, 但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对身体健康还是造成了影响。
- 未来展望– 对于废气废水的处理正在发展之中,未来可以得到改善。噪音污染也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历史简介 Brief History:
上海,简称”沪”, 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请浏览“中国生活方式”网站的链接:
参考文献 Reference:
全球化监察 [Global Monitor]. (2010). 中国南方城市供水改革 [The Reform of the Urban Water Supply in Southern China]. [booklet]. Hong Kong: Author.
中国生活方式 [Lifestyle China]. (2009). Regional review of Shanghai. Retrieved July 6, 2012, from http://lsc.sd.polyu.edu.hk/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 Net]. (2012, May 15). 美領館發佈上海污染指數過高 [U.S. consulate released excessive pollution index]。Retrieved July 6, 2012, from http://gate.sinovision.net:82/gate/big5/news.sinovision.net/portal.php?mod=view&aid=215080
绿色和平[Greenpeace]. (2010, August 25). “环境激素”惊现长江鱼体,有毒有害物质急需监管 。 Retrieved July 6, 2012, from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news/stories/toxics/2010/08/fish-testing-story/
鸣谢 Acknowledgement :
此特辑得以顺利推出,非常感谢以下组织和个人的协助与支持 :For the success of launch of this specific episode, we are much indebted to the following organizations, entities and individuals:
— 高慧老师(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Ms. Gaohui, SIT (School of Art & Desig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团队及研究员: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students of SIT:
何玲吉 、 沈雨洁 、曹玲玲、郑晨曦、 邢海莉、 杨晓雷、 邢臻、 费梦佳、 杨春健、 燕阳、 郝思禛、 邓顶峰、 沈丹、 齐牧甫 、柴佳琳 、王杰
— 王挺小姐 Ms. Tifa Wang
— Ms. Anna Suen